宗萨钦哲仁波切 | 龙树·六十颂如理论【十】
宗萨钦哲仁波切
龙树·六十颂如理论
第十讲
宗萨钦哲仁波切
尼泊尔加德满都
时间:
2015/10/17
01
Autumn Viewing
·了义与不了义教法·
···
诸佛随需要,而说我我所;蕴处及界等,亦随需要说。
说大种色等,正属识中摄;了知彼当离,岂非邪分别。
唯涅槃真实,是诸佛所说;谓余非颠倒,智者谁分别。
如果你们有意研读佛法,这其实是佛教哲学中蛮重要的一点。事实上,即使只是做为一般佛教徒,了解这一点也很重要。我想这是现代人
尤其需要了解的,也是西方佛弟子应该了解的。佛陀的教法有两种探讨方式,一种是权宜的教授(不了义),一种是直接的教授(了义)。这个文化或习惯是很多现代或者说西方科学、哲学中所没有的——我是这么认为的,不过或许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我认为西式科学或哲学的探索方式总是追求真实、绝对、实际的意义,那是他们的目标,但佛教并非如此。在佛教里,有太多佛陀教导的教法与实际意思毫不相干,这称为不了义。或许说「扭曲」有点不对,不过这些教法并非真正阐述实际的实相,但又导向实相。有太多这类的教法,而且它们非常重要!
不仅现代人,如今甚至是传统上很习惯于这种方式的藏族人,他们似乎也在遗忘这些。几年前有位西藏学者,名字好像是擦瓦单佑,他写
了许多驳斥佛教的东西——其实他是藏区宗萨佛学院的学生。我得说,他写的好几本书都挺让人印象深刻的,其实我还挺自豪他在我的佛学院里学习过。
他是那种很有反骨的人,真的在批评佛教、佛教哲学,然后就有很多佛教支持者被激怒,反过来驳斥他,有非常多驳斥他的文章和书籍。但是我想问题的根源在于弟子们忘了佛陀的教法有两种型式:一种是不了义,一种是了义。所以那位学者用来攻击佛教的所有工具,恰恰都是龙树、无着和佛陀本人用过的,他只是把用词稍微改了一下。
02
03
Autumn Viewing
·非理作意即是魔行境·
···
何时意动摇,尔时魔行境;若于此无过,有何不应理。
大家知道六度波罗蜜的顺序,首先是布施,然后是持戒等等,即使顺序也有其目的。一直以来,最重要的是第六项智慧波罗蜜。但对一般
人来说,如果你说一切都不存在、都是空性,大多数凡夫无法接受,所以佛陀的手段是:「对于无明众生来说,最容易且明显可见、能够理解并能做到、能欣赏和产生共鸣的是什么?」是布施。
不论是否有宗教信仰,不论是否为佛教徒,布施都被视作一种善行——能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所以是件好事。这就是为什么第一个教导的是布施波罗蜜,然后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最后是最主要的主菜:智慧。直到你有智慧之前,一直都会有所谓的「非理作意」(藏 tshul bzhin ma yin pa yid la byed pa)。这是很棒的用语,意思是:不是以事物的实相来观待事物——这是意译。看着无常,却认为它是恒常,即「非理」。
看着肮脏的东西,却认为它是干净的;看着毫无依据的东西,却认为它是「我」——直到你有智慧之前,一直会有这种不如实观待事物的习气。「何时意动摇,尔时魔行境」,只要你有这种不如实的观待,就一直会有「魔行境」。要知道,佛教徒并不相信有真实存在的魔。对佛教徒来说,这就是魔:基于「非理作意」来看待事物,即是魔的显现。
而一旦你知道事物是缘起而生,你就知道它们不是真实地生起。基本上,龙树是在说,所有事物都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哪个先呢?你不能说是蛋,也不能说是鸡。所以在鸡和蛋之中,哪个是万能的因、最初的起源、真正的成因?顺带一提,萨迦派的杰尊仁波切札巴嘉岑有一首非常优美的道歌,用了鸡和蛋的例子来解释空性。
对于那些真正接受没有真实的生起的人来说,既没有过失,也没有恶魔的业行。世间无明缘,是佛所说故;此世谓分别,有何不应理。
这一偈是对于所谓轮回的极佳定义。基本上它说,所谓的轮回只不过是分别念(藏 rnam rtog)的延续——象是概念,更像一种痴迷、一个幻觉、一种罣碍。轮回纯粹是一种罣碍。
04
05
Autumn Viewing
·说一切无常·
依止诸佛道,说一切无常;兴诤执实有,彼极为希奇。
如果一个人追随语自在、人中牛王、两足尊、渡轮涅大海者、灭所有怨敌者、善逝、世间解、超越时间者、调御丈夫、唯一值得结缘的对象──我只是尽量给你们一些古典用语,你们应该习惯这些用词——他的追随者至少会知道「一切和合事物无常」,由而逐渐明白「一切皆无真实存在的自性」。
通过这样的了知,一个人就能放下对如幻事物的一切执取。唯有这个才是值得顶礼的。
于此彼随一,观察不可得;诤论此彼实,智者谁肯说。听闻这一偈时,要谨慎一些。首先让我很快地讲一下这一偈。如果你分析出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你就永远不能说这
是唯一的实相,因为甚至连实相也都不存在。如果实相不存在,实相怎能被教导呢?而如果实相不能被教导,那么我们就永远不能说:「你的实相是错的,我的实相是对的。」这个偈颂即是对《金刚经》所讲内容的阐释。
中国人会读《金刚经》,所以应该对此十分熟悉。佛说完种种法之后,佛问须菩提:「我说法了吗?」须菩提说:「没有。」然后佛说:
「对,你说对了!」所以问题又回来了:那我们在这里是在做什么呢?因为我们请了法。
为什么要请法?因为你在受苦。这一点太重要了!佛陀说法从来不是因为他了知实相,佛陀说法的唯一原因是出于悲心。
06
07
Autumn Viewing
·福慧双修·
佛陀可以写一本关于「没有任何事物真实存在」的书,那可能会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佛陀看着其他有情众生,知道他们不理解「事物不真实存在」,因此招致这所有的苦,所以这有点象是佛陀煞费苦心地开了NoamChomsky,美国哲学家、语言学家。
不同剂量的「没有事物真实存在」的药方。这也是为何积聚福德资粮之道能和智慧如此契合。这真的很不可思议。如果你想想,我们的上师们可以整个上午都在教授空性,也许从早上七点直到中午都在教导空性,到了下午,上师们却对供品的数量、供品的清洁度、供养的方式、供养的动机等等的一切变得吹毛求疵起来!
你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吗?一整个早上都在谈没有事物存在、什么都不存在,到了下午却变成「你要做这个」、「你要做那个」、「我们需要这个」,「我们需要那个」、「我们需要酥油,需要青稞,需要花」等等,这两者是怎么共存的呢?这就是彰显佛法丰富性
的表征之一。
END
Autumn Viewing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