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行走坐卧从未离开光明本性,但我们从来没有认出它!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血脉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此心微妙难见”,心的本性虽然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永远都没有离开。杀盗淫妄,再糟糕的、再恶的人,也跟其他人的心的本性是一样的。造业或者是行恶,只是在外表,因为善恶都在这个层面上;最深的层面,是没有善恶的分别。所以再坏的人和再好的人,从心的本性上讲都是一样。
好和坏都不在心的本性上,不可能在这么深的层次上。从表面上看当然有好有坏,但是好和坏的最深处都是光明。“此心微妙难见”,虽然所有好人坏人的心的本性都是这样,但是没有这么容易发现,发现了就是明心见性、证悟了。
“此心不同色心”,“色”就是物质;“心”,这个地方是意识,世俗的心,我们心里在想什么,自己非常清楚,但是心的本性跟它不一样。世俗的心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各种各样的烦恼,我们自己往里一观察,就知道现在我在想什么、开心不开心等等。但是心的本性很微妙,不是我们一观察马上就可以发现的,没有那么容易。
然后“此心是人皆欲得见”,“人”是修行人的意思。所有的修行人都特别特别想看到自己心的本性。“于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如恒河沙”,“此”指前一句中的心,“此光明”即是光明的心。动手、动脚、动嘴还有动心,所有的运动实际上都没离开这个心的本性光明,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就在这个光明的心当中。做各种各样动作的众生,多如恒河沙数,实际上就是指所有六道轮回的众生。比如说地狱众生、饿鬼众生,它们在受苦的时候,也没有离开过心的光明。
因为自己的无明把心的本性遮挡了,没有发觉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心的本性。实际上无边无际的众生,他们的所有的言行举止,好的方面,比如说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行善;坏的方面,比如说杀、盗等等,都离不开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永远都是这样。
虽然这么多的众生,都在光明的心当中运动、吃喝玩乐、行走坐卧,但是如果问他们,知不知道你的心的本性是什么呢?那他们会怎么回答呢?“及于问著,总道不得”,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都说不知道。“总道不得”,得不到答案。
这个时候他们像什么呢?“犹如木人相似”,这些人都像木头人一样的。在世俗方面他们非常聪明,问什么,他们都能够回答,问一个可以回答三个、回答十个。但如果一问到自己的心的本性,像爱因斯坦这样最聪明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心的本性是什么样。所以,他们都会说不知道,或者什么都不说,像木头人一样。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说,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心是什么样。
“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心的本性,实际上自己每天都在用,每一天的各种各样的念头、各种各样的运动,都离不开光明,这个叫作受用。但他们为什么答不出来呢?
“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所有众生都是迷茫的,因为有无明。“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所有众生都是这样,“欲出还没”想出来的时候,又回到轮回当中了。“只为不见性”为什么大家都像个木头人一样,回答不出来呢?因为没有开悟,所以谁都不知道。全世界七十亿人口当中,除了少数证悟的人以外,大家都不知道。
其他东西,他们知道的特别特别多,掌握了非常非常多的知识,但就是不知道自己心的本性,所以在生死轮回当中,永远都不能解脱。由于他们的知识和技术,又造了更多的罪业,这个罪业让他们再度回到轮回中。想出轮回也没办法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见到自己的心的本性,没有证悟。
“众生若不迷,因何问著其中事,无有一人得会者”,如果众生不迷的话,为什么我们问心的本性是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呢?就是因为众生迷茫无知。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