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大祖师晋美朗巴尊者,应第一弟子第一世多竹钦长期以来的劝请,自然流出摄集《无量寿经》大要、求生净土的愿文。依照本文的引导,能充分与怙主弥陀和西方净土相应,强有力地发起一心求生西方净土的切愿,而奠定往生的根本。
在释迦佛所宣说的经教中,《无量寿经》成为显示成佛径道的大经,称为“顿教”,如一生可以高登净土、入不退转地、速疾圆满普贤行愿而成佛。譬如《璎珞经》里讲到,入三宝家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后,生生世世相续修行,达一万劫方至不退转地;极乐净土的法门,下至临终十念可办,所以是顿教,属于径道。或者依靠自力修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脱;依弥陀愿海法门,借助他力,顿然得往生,横截生死,在净土自然就没有一切执我和我所的念头,不需要勤作就得到解脱。再者按一般的道,菩萨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地道;而到了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神力加被,迅速可以圆成。诸如此类就知道,这属于释迦一代时教中速疾成佛的法门,称为“径道”。
此径道的完成,实际根本上仰仗弥陀大愿海的神力,相应的关键在于自身发起往生的根本愿。《无量寿经》的心要即是弥陀愿海,整部经分成两大部分,前面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发愿文,后面部分是愿的成就文,总而言之,这是大教的核心。
这里忆念怙主阿弥陀佛的最极清净的无上功德和恩德,发生信心,虔诚一心地敬礼。
“最极清净”是关键词,从自利方面忆念佛的无上功德,从利他方面忆念佛的无上恩德,这是修心的要门。彻底远离由我执而起的烦恼障的尘垢,以及由二取习气所起的所知障的尘垢,下至丝毫分也无有,称为“最极清净”,这是断证达到究竟的德相。净土法门全数要归在“清净”二字上,由于教主阿弥陀佛无上清净的功德作为加持的根源,由此流现极乐净土所有层面的依报国土和正报圣众的清净妙德。就像一切洁净的食物进入人体的污秽场,通通转为不净那样,这是由于增上缘同化的势力极大;与此相似,所有的众生下至五逆十恶,只要往生极乐净土,在阿弥陀佛最极清净的智慧和悲心为根源的愿海神力的加被下,外至器界、内至根身,顿时转为清净,没有丝毫的染污法。而且由清净,辗转地增上到最极清净,全数都获得法身无量光最极清净的果位,证入法身最极清净的妙土。这样由“最极清净”四字,知道阿弥陀佛的无上功德和恩德,发生一个无怀疑的信心,一心敬礼最极清净的阿弥陀佛教主世尊。以敬礼作为缘起,开启了与怙主阿弥陀佛相应的道路。
甲二、中分——修习发愿往生正轨 分三:一、简要修习;二、广大修习;三、总结修习
乙一、简要修习 分二:一、敬礼怙主,发往生愿;二、祈请怙主,发往生愿
佛福德聚所成就
无边光明极乐土
怙主住世无量光
无量寿命我敬礼
唯愿往生极乐国
由佛您往昔无量劫积集福德智慧二资粮海的大福德聚中,自然所成就的西方莲花庄严,或者以无边际的光明的显现而周遍国土从而庄严无量的极乐妙土,即是连苦的名称都没有的世界。殊胜大导师众生怙主无量光佛,现今正安住彼土说法,普度无边众生。以寿命为代表,福德、智慧、神通、道力、三摩地、陀罗尼等一切皆无量的佛世尊,我以虔诚一心敬礼您的尊足。从今往后归依怙主阿弥陀佛,作为得佛摄受的缘起,以这个敬礼、归依作为初始,一心愿生佛的国土——极乐世界。
这首大金刚偈,从两方面揭示它的内涵:
第一方面,缘念怙主无上功德引发大信心,从而礼拜佛、归依佛,作为往生佛土的首要因素;
第二方面,建立归依后,再发愿往生佛的妙土。
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或者刹土与佛身,是从什么根源来的呢?就是从阿弥陀佛的大福德聚中而来。此大福德聚,就是当初阿弥陀佛因地时建立了大愿海后,为满足愿海,无量劫中修积福慧资粮,因缘圆满的时候没有分别造作,自然一时间圆满现前。这不是由凡夫罪业所现、有漏善业所现,也不是由声闻、独觉、菩萨无漏善业所现,而是无量福慧资粮到达圆满时,尤其大福德聚的这一分,作为显现刹土和色身的根源。比如佛色身的白毫相等的任何相好,都是无量福德聚的呈现,佛刹土的一水一光、一树一宝都是无量福德聚的呈现,总而言之,根源就是无上。流现净土无量庄严的因素,可以从近取因和俱有缘两方面来说。近取因即根本因,指如来藏,可以说都是阿弥陀佛无漏妙心所现,自然智慧随缘而游戏;从俱有缘即助缘方面来看,就是大福德聚所现,或者说大愿大行所成、本愿海所流现,这里按后者来说。
称为“光明”的国土,仅仅苦的名字也寂然无闻的极乐世界,依照密宗而言,这属于莲花部的刹土,以此称为“莲花庄严”或者“莲花世界”,到处都是莲花,一切圣众从莲花化现,具有无量的莲花的秘密吉祥的功德。实际也就是光明的国土,莲花放光,光遍满世界。再者,国土的一切设施都以光明为体性,无量宫光辉炽然,宝树、大地、莲池都是光辉炽然;圣众身体也放光,西方三圣光明炽然,一切清净菩萨海众光明炽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光明无有边际的国土。这个光明遍满了整个刹土,光中出现无数的变化,比如光中出佛、光中出宫殿等等。就像这样,以光明来认识国土的胜妙。从离苦得乐来说,这里没有任何苦的名字,何况事实。如同净土经所说,没有恶趣之名。《莲师广传·第一品》也说到,各种世间的现相连名字也没有说的,何况事实。总之,这是具足无量胜妙喜乐的国土,称为“极乐世界”。从相应的层面来看,此国土超越十方一切世界,所以是无上刹土。
在这样的国土中,有怙主无量光佛住世,他具有无量寿命。“住世”或者说安住于此,指并非过去佛、未来佛,而是现前安住刹土,从妙观察智为主,流出无边的大乘深广法音,大转法轮普度群生悉皆成佛的教主。救护无量圣众眷属速疾到达大乐果位,即是“怙主”。梵语“阿弥陀佛”,翻为“无量觉”,实际任何一种功德都是无量,这里以光、寿二德统收一切。这是大悲利他的根本、无量事业的根源,普摄无边众生到达无上果位的保证。因为无量光即是光中之王,色身的光明竟然普照无量无边的世界,摄取所有的具信心的众生往生净土,悉数成佛;而色身住世的寿命达到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像这样,在不见边际的时间长度上,没有一刹那间断地普摄国土所有的眷属,作增上缘,故称“无量寿”。横向的周遍与纵向的常住,构成了无尽时空的大事业场。以这样的无量光寿普摄法界众生,到达不退转地,任何在此无量光寿大愿海摄受下的众生,一定都得到成佛,以此缘故称为“怙主”。代表性的光寿二德展开来,包括智慧无量、福德无量、神通无量、悲心无量、三摩地无量、陀罗尼无量、神力无量等,总而言之,任何一分功德都超出局限的量。这样忆念因的根源以及此根源呈现出来的佛刹土和佛色身的功德庄严,之后确认的的确确是这样的,对于我一个有缘众生来说,的的确确是无上的。这样子起大信心,由此一心归命、一心求生,这就是往生净土的根本因。这样起了信心以后,向西方大教主阿弥陀佛至心敬礼,自己发誓归依阿弥陀佛。

“唯愿往生极乐国”
上面缘念教主阿弥陀佛的无上功德,生起信心,这是往生净土的首要因素,在这个因素之下,就可以发往生阿弥陀佛国土的愿。如果我们还对阿弥陀佛没有生信心,没有作归依,那怎么来求佛摄受,怎么想生到佛的国土呢?这个就不相应。一定首先起了信心、归依心,然后就想到:我一定要生到如此无上根源、无上妙土、无上教主色身住世的极乐世界!那么顺着这样的心,就发起“我此生命终唯一往生极乐世界”的大愿。从成办发愿的因素来看,需要前面有资粮,通常修七支净除障碍、积聚顺缘,再一发愿就能顺利地起来。这里首先敬礼无上教主阿弥陀佛,积大福德,借助这个福德的势力就容易使得发愿成就。从这个角度应该明白,比如我们向着佛塔恭敬地顶礼,能得到从脚下一直到金刚地基之间所具有的微尘数那么多的转轮王位;现在心里诚信佛具有这样的无上功德,然后恭恭敬敬地礼拜,就有一个大福德的势力,以这个力量,可以使得我们的发愿容易成功。
依世自在王佛前
尊称法藏大比丘
摄取佛刹弘愿王
我已敬事祈发机
唯愿往生极乐国
大导师您在过去无量劫前,依止世间自在王佛跟前的时候,称为“法藏比丘”,具足正念、智慧、证量,信解广大,当时发无上菩提之心,俱胝年里在古佛前听闻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土的功德后,发起了将这一切佛刹土功德摄取在一个刹土里的大愿王。经过累劫积聚资粮,此愿已真实成就。我等弟子已经对此大愿王作了信心恭敬承事,也就是对于弥陀愿海作了讲解、著作、修持。在感应的缘起上,我们属于受加持方,已经做了应作的,那加持方的怙主您,应当迅速开发我等西方发愿的机缘。这样祈求怙主阿弥陀佛加被后,自己发愿这一生命终唯一往生极乐世界,生到阿弥陀佛足下。
这一个大金刚偈颂,分成两方面来解释:
一、聚集发愿因素
(一)阿弥陀佛事业的根源;(二)阿弥陀佛事业境上应有的功业;(三)阿弥陀佛事业主上应有的功业。前三句说到弥陀大愿海,这是流现怙主阿弥陀佛无量无边事业的大根源;接着半句“我已敬事”,指弥陀事业对象的我等做了应作的事情;接着半句“祈发机”,是求事业主阿弥陀佛应当履行自身的所作,也就是迅速开发我等建立净土愿的机缘。由这个祈请佛力加持入心,就有了发愿因素中的他力方面。顺利成办往生愿有自他二力方面的因缘。自力方面又有助缘、正因两方面。助缘,指修习礼拜、供养、归依等七支方面,净除业障、修积资粮,而成为发愿的助缘;正因,指思惟弥陀愿海成就的净土依报正报的种种殊胜功德,生起定解,发起猛利欲,这个是发愿的正因。他力方面,就是以虔诚和渴望的心祈祷阿弥陀佛。对此分三个方面来解释:第一句显示愿海的助缘,第二句显示愿海的作者,第三句显示愿海的状况。当时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前发大誓愿,表明自己的心愿,得到佛加被,开发了智慧眼,见到无量佛刹的功德情形。这就是当时世自在王佛做了旁边的协助,给法藏菩萨现出了那么多的刹土庄严,以神力加被法藏菩萨以慧眼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些刹土的情形。最后结成大愿,在佛前表白后佛又作证明,这个协助和证明就是助缘。怙主阿弥陀佛当时是个国王,遇到了古佛发了出世间的心,出家受了比丘戒,名字叫做“法藏”。当时他是具有大德相的出家菩萨,很多注解里说实际是高位菩萨的一种应化。这里按照经上说,具足正念、智慧、证量,而且信解广大,也就是具有非常大的智慧、才能、志愿,完全超出平常的情况。由于具足内在这些极大的德相,遇到世自在王佛的帮助,使得他建立了无上的大愿王。发愿有初、中、后各个阶段的事情。前面是初步发生要摄取佛土的愿心,为了真正地建立圆满的大愿,向古佛请示,当时在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下,让他以智慧非常清楚地看到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土的各种各样的精妙之处或者功德庄严。也就是各个刹土有哪些地水火风的功德、宫殿的功德、各种五尘受用的功德,以及圣众的功德,比如相好功德、陀罗尼功德、神通功德、智慧功德,然后建立往生的方便上又各有哪些精妙之处等等,这样一一开示、一一观察、一一领会在心上。又经过在长达多劫的时期里,以智慧作了到量的抉择,然后就有了将数百亿刹土精要摄在一个刹土中的大愿的规划。像这样,以广大抉择的智慧和普度众生速疾成佛的慈悲作为根本因,在内因外缘和合的情况下,发生无上弘愿之王,建立了四十八大愿为代表的如海的誓愿。建立大愿以后,有一个以行满愿的过程。法藏比丘在无量劫当中,修积无数的上供下化、行六波罗蜜多等的福慧资粮。到因缘圆满的时候,一刹那间就从自然智慧中流现了极乐世界,在此时整个的愿海全数真实成就了。以上金刚颂的前三句,要落到最后三字——“弘愿王”这上,这就是阿弥陀佛流现无边事业的根源。所有的法界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愿海事业的对象,然而在得救度上,一定要有双方的因缘和合,单有佛方面没有自身方面也不得加持,如同月亮的光普照一切,只有在净水中才呈现月影,污水中不现月影那样。作为事业境的我们,应当有相应的善根滋润内心,才能感得怙主的加被。这个“相应的善根”,就是对于以上所说弥陀的大愿王,要作敬事。与阿弥陀佛相应的关键就是与阿弥陀佛的心相应,也就是要跟阿弥陀佛的大愿海相应,跟《无量寿经》的经义相应,如同释迦佛在《无量寿经》开示的那样。这里应当把弥陀愿海、《无量寿经》经义、弥陀之心受持为一个。《无量寿经》无非就是在讲弥陀愿海,前半部分是发愿文,后半部分是愿成就文,所以《无量寿经》就是弥陀愿海,阿弥陀佛对我等众生的恩德就是弥陀愿海;因此,我们要相应佛,就是要对《无量寿经》、对弥陀愿海奉为无上导师,而作相应的恭敬承事,这样将成为第一弟子。所谓的恭敬承事,就是对于《无量寿经》、弥陀愿海要作真正地事奉、真正地供养、真正地住持,包括听闻、讲解、撰著和修持。总而言之,就是围绕《无量寿经》、弥陀愿海,作实际的恭敬、事奉。口宣扬这个愿海,心和笔撰著这个愿海,身口意修持这个愿海,在大众中宣扬这个愿海,各种方面护持这个愿海,所有这些就是阿弥陀佛事业境——我等弟子应当做的事情。整个的这样一个道路,实际就是能感召阿弥陀佛加持的缘起。现在我们对于《无量寿经》、弥陀愿海,已经在恭敬地奉持,比如我们宣扬此经、读诵此经、听闻此经、讲解此经、修习此经等等。譬如修这部愿文,实际就是在奉持弥陀愿海,每一颂都是根据《无量寿经》弥陀愿海作成的修法文,念诵而随文入观,思惟而引发定解,实际就是在修习弥陀愿海,而且由此引发自己的发愿,所有这些都是对于弥陀愿海、弥陀法门作事奉。既然我等弟子已经做了应作的事,怙主阿弥陀佛应当履行您的誓愿:对于这位事奉弥陀愿海的行者,应当带着“善哉”的安慰,迅速地给予协助和证明,由此开发这位行者建立往生大愿的机缘。什么时候机缘到来没法预计。好比开悟,因缘没到再怎么也没办法开,因缘到了一念发机就悟进去了,就悟道了。发愿也是如此,时机没到也难以建立,只是口里念念种个远因、积些资粮,究竟等到什么时候要看因缘,因缘合起来了就发得起愿,没合起来就出不来,就像只是种子或者只是花苞,花开不了那样。当时机到来,一下子从心里真正发起来了,这个就是真正地立了愿,这是往生的根本。怎么积聚因缘呢?需要二力合修。自力,就是自己要努力地闻思净土经教,然后按照修法依文作观、如文思义,这是自己要努力的地方,这个是真正成就发愿的主因。他力,就要得到佛力加持,诚心地祈请引来了加持入心的话,就可以转变我们的心,使得心一下子开智慧,一下子就发起善根,这些属于他力的方面。比如,当初法藏比丘发心要建立佛刹,世自在王如来就在旁边给他帮忙,这个协助就加持他一下子看到了法界里无数刹土,加持他、给他开示让他开智慧,能够了达这个刹土是如何、那个刹土是如何。对于如何摄取各刹土的精要上面,以这个助缘的力量开启了机缘,他的这条路就开始通了,通了以后他就知道该怎么做,这就是导师在旁边帮忙,师父在旁边帮忙,那么这样的话,就开启了他建立净土大愿的机缘的路。他在多劫当中,通过自己的思惟、观察、抉择来建立大愿,当他完成了这个发愿以后,就到世自在王如来那里去表白,最后佛又给了他一个证明,说“你的愿是真实不虚的,决定会成功”,这个也是促进他大愿的完成。以上的协助、证明这两件大事,就包括一切他力方面的帮助。每当到一个关键环节的时候,有导师的帮忙的力量,在旁边恰如其分地作协助的时候,使得这样的立愿的路子打开来了,机缘打开来了,这些就是属于在立愿上的发机的事情。比如一个行者依止一个具量的师父,他在各个修行的关键点上要有一个上师的帮助,比如给他加持让他见性,或者中间他怎么样上进的时候,有一个力量帮助使得他能够升进,诸如此类,都是属于他力的方面。现在我们修西方净土法门,直接地向怙主阿弥陀佛祈求:我做了我应作的,现在佛应当履行您的本愿,在这个关节眼上佛力加持,能开发我立净土大愿的机缘!也就是冥冥中这个加持到了心上的时候,我如是求如是加持,然后我念这个愿文的时候,善根会出来、智慧出来,一下子会发得起来,这个是一定有个加持力,到了心上能使我的心的状况转变,然后在相应这个修法的时候容易契合上去,或者在某个时候一下子发起来了。就像这些,都是在前头就要祈请佛加持。从普遍的情况来看,真正地建立净土行愿很不容易。因为现在的这个时代,众生普遍心量小、对世俗的兴趣很浓、罪障重等等,这些会障碍建立净土的大愿。真正从心中发生了往生的愿,那是一定会往生的。但是,这个需要两方面的力量和合,自己要在净土经教的闻思修上非常地努力,需要很多很多的积累、很多很多的耕耘;另一方面,每一次要祈求阿弥陀佛加持,这样两方和合,就容易发起净土的愿。“唯愿往生极乐国”
由祈请阿弥陀佛加持,开发立愿的机缘后,自己要发愿:愿我此生命终就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生到阿弥陀佛足前!心里要按照文句引起这样的欲乐。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