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以行动来感化身边的人,而非夸夸其谈
何时方移栖,
天然辽阔地,
不执为我所,
无贪恣意行?
因缘具足时,一定要远离愦闹嘈杂的城市,到寂静辽阔的大自然中。在森林、山洞或山岩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拥挤与竞争,也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翻开《高僧传》就可以看到,这样的环境,是历代传承上师都依止过的,他们来到寂静的山林后,通过精进实修,终获得了无上成就。
当然,所有的人全部都去寂静地方,这恐怕不太现实,但即使条件不具足,自己也应该这样发愿。要知道,辽阔的自然环境,对修行有非常大的帮助,《宝云经》中说,为了摆脱合集怖、贪嗔痴怖等三十一种愦闹的过失,理当住于寂静的阿兰若。
我们的心就像一个顽童,它没有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倘若没有良好的环境、上师的引导,一直让它放任自流,永远也不可能趋往解脱的光明大道。《中观四百论》里面说,大多数众生死后都会下堕,究其原因,就是自己没有自觉性,偶尔有一点,力量也极为薄弱。因此,我们一定要依止善知识,前往寂静的地方。
当然,大城市里的在家男女,马上舍弃家庭、工作而前往深山,这个因缘可能还不具足,但即便如此,每天也不能离开善知识的教言。世间上有个智者说:“人没有读书,思想便会停顿。”我们学佛也是同样,假如没有天天闻思,相续就会被各种杂乱所染污,善心、慈心、悲心等也会停滞不前,最后沦为一无所有的境地。因此,就算自己身陷红尘,也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心相续。
有些居士真的非常不错,昨前天我和丹增活佛闲谈时,丹增活佛说:“现在外面的有些居士,学习了这些论典以后,正知、正念、信心等很不错。我们到城市里面,有时候都混混绰绰的,散乱心非常强。比较而言,他们处于那样的环境中,能自觉地学习佛法,对佛法有信心,还算比较可以。”
的确,我也有同感。有时候到了那边以后,觉得很多人有虔诚的信心,但遗憾的是,缺乏佛法的闻思,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以致所作所为与佛法背道而驰。有些人即使学佛多年,自己认为自己是修行人,可是若以佛教的要求来衡量,不要说修行人,也许连佛教徒都算不上。
其实你学习《入行论》,应该以行动来感化身边的人,不是口头上夸夸其谈,如果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说大话也非常可怕,对自他恐怕没什么利益。
世间上的观光景点、人造公园,全部是散乱的地方,而在静谧的山林里,有很多自然环境,若终年累月在那边修行,真是一生中最大的福报。在座这么多的修行人,抛弃一切,来到这样的山里修行,也是前世修来的福吧。希望你们好好地珍惜,不要一直想着家里的人、想着城市里的事,这些你们已经感受过了,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还没有这种缘分的人,也应该在心里发愿,发愿以后,很多因缘会逐渐成熟的。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帮助别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佛法。如果让这些人接受空性道理,一方面可斩断生生世世的苦因——恶业,让他们不得不快乐,另一方面,认识佛法的道理之后,即使外境多么残缺不全,他们也能心理平衡,不会怨天尤人。
-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