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大城市里面的人没有长期在上师身边的机会,该怎样依止上师呢? Back

【索达吉堪布】大城市里面的人没有长期在上师身边的机会,该怎样依止上师呢?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09-26

恒随上师尊,

堪布赐开示,

畏敬有缘者,

恒易生正念。

若想真实生起正念,不能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而是要恒常地恭恭敬敬以三种方式来依止上师。当然,这里的上师,按照有些论典里的解释方法,就是能开示大乘、具菩萨戒、有正知正念、精通一切大乘教义的善知识。首先要依止这样的上师,依止的时间越长越好,有些论典里说是十二年,有些说是十年以上,不管怎么样,一两天的依止肯定得不到很大的利益。

 

这里的“堪布”是指亲教师,也就是小乘当中传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或者居士戒的传戒师。那么上师也好,传戒的轨范师、亲教师也好,他们能赐予教言,让我们明辨取舍的道理。

 

作为一个上师,如果他获得了成就,那不管通过什么方式,都能让弟子得到利益。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成就,弟子整天为他提水、做饭、开车,身口意每天都是为他做事情,虽然这样依止上师也非常好,但对弟子的相续有没有解脱的利益呢?这方面应该值得观察。当然种下善根肯定是有,但最关键的,一旦上师离开,弟子的相续中没有一定的教授和窍诀,遇到烦恼时无法转为道用,那在临死的时候,以前所做的事情只有一分功德而已。我以前也遇到过一些人,依止上师已经五年了,一直为上师做事情,上师也不提倡让他学什么知识、修一些法,上师和弟子之间从来没有吵过架,关系倒是非常好。但这种关系跟佛教中的依止有没有一些差距呢?希望大家也观察一下。

 

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依止一位具有善巧方便、精通显密经续的上师,上师也要通过方便方法经常为弟子开示,这一点极为重要。同时,自己对上师还应该有畏惧心、恭敬心,这样的有缘者相续中恒常能生起正念,不会失去。


如果对上师没有畏惧心,有时候依止的时间太长了,就把上师看作普通人对待,或是当作自己的好朋友、领导、主管负责人。以这种方式来看待上师,当然也有一定的好处,但一般来讲,真正有信心的弟子,对上师越是恭敬,自然就会越害怕。毕竟我们身口意的所有功德全部依靠上师而获得,不管从功德、威德、悲心、智慧哪方面来讲,弟子都不可能超越上师,所以没理由不恭敬。另一方面,仅仅是恭敬也不行,对上师还要有惧怕之心,害怕上师不高兴,害怕得罪上师,害怕上师不摄受自己、舍弃自己……有许多方面的顾虑,若能如此,功德依靠这种敬畏心便会产生。佛陀在《般若经》中也说:“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所以唯有依靠善知识,才能通达一切佛法,这是佛陀所开示的,千真万确、没有任何怀疑!

 

现在大城市里面的人,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长期呆在上师身边的机会不一定有,而上师经常在城市里给大家讲经说法,这样的情况也为数不多。既然条件不允许,那该怎么样依止上师呢?其实现代科技非常发达,许多上师都通过各种媒体来传讲佛法,尽管上师不在你身边,但只要自己有信心、有恭敬心,依靠这种方式获得教言开示,我想应该没有多大的差别。

 

因此,要想生起正念,外在条件就是不能离开上师,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轻易离开。有些人刚开始觉得:“我可以离开上师了,现在我该学的已经学了,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到其他地方去肯定没有问题。”但由于没有受过长期的教育,凡夫的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转,以致最后修行一败涂地。而上师随时都有他无形的加持,也有一些直接的开示,对我们遣除违缘有非常大的帮助。当然作为上师,也不要觉得“那个弟子会不高兴,不能说他啊”,这种想法也没有必要。

 

以前华智仁波切讲过一个故事:在聂塘地方有位非常了不起的法师,他戒律清净、行为如法。有一天下午他在转佛塔时,顺便到一位沙弥家里,当时沙弥正准备吃饭,看到法师来了非常害怕(因为沙弥要过午不食),假装把糌粑做成一个神馐 ,然后供养护法神。法师马上察觉到了,显出很不高兴的样子就回去了。第二次他又来了,这时沙弥正在大口地吃,没有来得及藏,法师又显得非常不高兴,就回去了。后来那位沙弥有点不安,觉得自己前段时间骗了上师,今天运气不好,上师又来了,这怎么办呢?他马上到上师那里,准备去看一下。当他悄悄来到上师门口,发现上师正在为他哭(以前大德们持戒相当清净)。沙弥见后非常后悔,觉得上师为自己这样操心,非常不好意思。于是进去在上师面前忏悔发愿,后来他也成了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德,在历史上非常出名。这个公案可以说明,有些上师调化弟子不一定要用说,通过他的表情和某些表示,也可以让你不如法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所以我们要想生起正念,千万不能离开上师!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只要懂得利用痛苦,就会产生很大的利益。大家今后也没必要天天求平安、求快乐,而应当求将痛苦、不顺、逆境转为道用的方法。有了这个以后,你遭遇再大的磨难,也能将其转化为成功。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 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