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45 | 行持这些善法最关键的,是有“敬畏之心”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45 | 行持这些善法最关键的,是有“敬畏之心”

求学足迹 2021-04-12





传讲时间:2015.4. 9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遍知无垢光尊者:
刚热托噶仁钦年布格    托嘎雪山宝藏颈
云丹根作嘎威杰察德    圆诸功德喜乐园
多尼酿波威比纳玖瓦    二义精藏瑜伽士
龙钦饶将桑波所瓦得    祈祷龙钦绕绛贤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
玛威桑给钦热酿拉夏    心显文殊师利智
根德桑布门蓝纳巴央    勤学普贤行愿义
这吉嘉威春蕾怎匝巴    持佛佛子事业者
将央拉弥雅拉所瓦得    祈祷文殊上师足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劝众听法偈:
拉耶嘎当勒当诺因嘎    天龙夜叉鸠槃荼
哲温达当摩耶嘎南当    乃至人与非人等
卓瓦根杰扎南杰赞巴    所有一切众生语
檀嘉嘎德达给丘丹多    悉以诸音而说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继续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的业因果品。这一品当中,前面介绍了十种不善业,今天开始讲十善业以及十善业的果,还有了知此理后应当如理取舍,“断除之理”分这三个方面来讲。


丙三(断除之理)分三:一、善趣之因;二、十善之果;三、取舍之教言。


丁一、善趣之因:


首先是十种善业,这是善趣的因。大家都知道,善趣是指人天,即天界、非天(阿修罗)和人间。行持善法就是善趣的因。






善趣之因十善业,即断十恶之善心,
戒杀戒盗不邪淫,不说妄语离间语,
绮语粗语离贪心,以及害心与邪见。





前面已经讲了十种不善业,这些主要来源于贪嗔痴。其实,善业和不善业主要是靠自己的心,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了这样的因果取舍法之后,尤其在自己平时的行为当中要尽量地取舍。


带动他人断恶行善


我在这里也想说一下,在听课的人当中,也有很多是非常有能力的。你们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不仅仅是自己要行持善法,还要尽量地让别人断除恶法。


比如一个人是企业的负责人,或者是某个群体的主要人物,他就会有很多方便方法。有些人的手下可能有十个人、二十个人,乃至一千个人、一万个人,那么你在自己行持善法的同时,让别人也行持善法,功德就很大;如果自己行持恶法,让别人也行持恶法的话,过失就非常大。


《别译杂阿含经》中有一个公案。佛陀在王舍城的时候,有一个伎人主,可能相当于现在演艺界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动发。他在佛陀面前问了很多关于他自己的事情,但是佛陀刚开始都没有回答。后来,在他再三询问的情况下,佛陀才回答了他。因为他的有些行为会引发别人的贪嗔痴,比如唱歌、跳舞,让很多人整天散乱、做一些非法的事情,所以造的业非常严重。


佛陀最后直接跟他说:“比如一个人本来就被绳索捆得紧紧的,如果再把这条绳索浇上水的话,这个人就被捆得更紧了。同样,三界轮回中的很多众生本来都已经被贪嗔痴束缚住了,如果你再度让他散乱的话,那这个过失就更大了。”佛陀通过这种方式劝大家不要过于散乱。


拓展内容

《别译杂阿含经》:尔时,如来语伎主言:“我今问汝,随汝意答。若有伎人,于伎场上,施设戏具,弹琴作倡,鼓乐弦歌,以是事故,百千种人,皆悉来集。如此诸人,本为爱欲、瞋恚、愚痴之所缠缚,复更造作放逸之事,岂不增其贪、恚、痴耶?譬如有人,为绳所缚,以水浇之,逾增其急。如是诸人,先为三毒之所缠缚,复更于彼伎场之上作倡伎乐,唯当增其三毒,炽盛如是。伎主汝为斯事,命终得生光照天者,无有是处。若有人计于伎场上作众伎乐,命终生于光照天者,我说是人名为邪见。邪见之果,生于二处,若堕地狱,或堕畜生。”佛说是已,时彼伎主悲泣堕泪。佛告伎主:“以是因缘故,汝三请,我不为汝说。”


我也经常想,现在在大城市等地方,包括有些法师和辅导员在内,虽然不可能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处在善心和寂静当中,有时候是会散乱——自他都会有一些比较放松和轻松的时候,但是也不能过于散乱。尤其是一些起主导作用的人物,你也应该想到,自己有一定的责任。


刚才像动发那样的人,佛陀都亲自对他说:你这样的行为会带动很多人更加增上贪嗔痴,这样非常不合理。因此,如果你是有权力的人,很多人都在看你的行为,这个时候希望你要想到:我要尽量约束自己,同时让别人也不要过于散乱,一定要行持善法、断除恶业。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因果取舍上要一点一滴地去积累,不可能当下就把所有的善事都做到,否则我们就不是凡夫人了。但确实,我们还是会逐渐逐渐地改变,会完善自己。


以上是结合昨天讲的内容跟大家说的。


“善趣之因十善业,即断十恶之善心,”下面讲到,善趣的因就是十种善业。什么是十种善业呢?就是断了前面所讲的十种恶的心。因为,“戒”实际上就像《入行论》中所讲,它是一种心,是在心上安立的,也就是说断除恶的这个心态就叫做戒。


拓展内容

《入行论》:“断尽恶心时,说为戒度圆。”


“戒杀戒盗不邪淫,不说妄语离间语,绮语粗语离贪心,以及害心与邪见。”哪些是十善业呢?即断除杀生、偷盗、邪淫,是身体的三种善业;不说妄语、离间语、粗语和恶语,是语言的四种善业;远离了贪心、害心和邪见,是心的三种善业。这些大家都应该清楚的。


断恶行善方为善


但是在这里要知道,所谓的善,不单单是断除恶业,还要继续行持善业,这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不但不杀众生,还要尽量地去放生;不但不偷盗,还要尽量地去布施;不但不造邪淫的罪,还要做许多恭敬和清净的行为;不但不说妄语,还要尽量说真实语;不但不说离间语,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说一些和合语。


有时候,一些发心人员好像也特别爱说离间语——上师与上师之间、道友与道友之间如何如何,本来都是些很小的事情。尤其是现在一些佛教徒,经常在上师、弟子之间传很多话,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说和合语,经常说一些离间语。这样都不是很好的。


在说话过程当中,不但不说妄语,还要说真实语。以前特别爱说妄语的人,即使不能变成佛陀一样的真实语者,也应该尽量在这方面学习。不但不说绮语,还要说一些有意义的解脱方面的语言;不但不说粗语,还要说温和语;不但要远离贪心,还要具有满足的心,去饶益其他的众生;不但不起害心,还要起慈悲心;不但不起邪见,还要产生真正的无我智慧等。


这就是真正地行持善业,《极乐愿文》的颂词当中也有这些道理。


什么是“修行好”


实际上,我们不仅仅要在理论上学习,而且要在每天的生活当中,让取舍因果的道理在自己的身语意中运作。在运作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行好不好,也就是说,修行好不好要看你平时的行为,并不是说你今天见到了一个特别大的光明水晶球,就说明你的修行很好,不是这样的。


所谓的修行好就是,平时你的心态是很快乐的,而且非常如法,你的身体和语言也是行持得很如法。


现在有些人讲:“某个人修行好,因为他终年都在山里面闭关,始终不出来。”但是,如果他的心里整天都是贪嗔痴,行为也非常粗暴的话,那他的修行肯定是很不好的。有些人闭关了很长时间,但是出来之后,跟别人说话也不和合,行为也不如法,那他的闭关不一定是很如法的。


所以行持这些善法最关键的是,就像一些经典里所说的,必须要有一种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一般不会无恶不作的。《大般涅槃经》中也说:“不见后世,无恶不造。”后面还说,愚痴的人愿意去踩被灰覆盖的火,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会被灼烧。同样,不知后世、不知取舍的人可能觉得做坏事也没有什么,但这种想法是愚痴所致。就像吃毒药的时候也不知道后果,但实际上,你将来肯定会痛的,只是迟早而已;或者就像你欠别人的款没有还,那迟早都会给你带来痛苦,别人不可能让你随随便便吞掉财物。在经论当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比喻。


拓展内容

《大般涅槃经》:“作恶不即受,如乳即成酪,犹灰覆火上,愚者轻蹈之。”


佛经中也说过,在善与恶当中,起作用的主要是心。如《正法念处经》当中说:“若善牵心者,如是则得善,若随不善者,如是得不善。”如果心善的话,一切都会是善的;如果心不善,那么一切外在的身语也会变成不善业。我们也经常讲“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因此心善是非常关键的。


拓展内容

宗喀巴大师:“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前面讲的是善趣的因,即十善,下面讲十善的果。


丁二、十善之果:






小品转生于人间,中品善业生欲天,
大品等持禅无色,能得上二界安乐,
四果与前皆相反,当知十善果善趣。





这个颂词是说,就像前面讲到的恶业有上中下三品,分别令众生转生地狱、饿鬼、旁生,善业也分为三品。


“小品转生于人间,中品善业生欲天,大品等持禅无色,能得上二界安乐,”小品的善能转生于欲界的人间;中品的善会转生于欲界六天;大品的善,是通过修等持而转生四禅天和四无色界(大品善一定要以一种等持来摄持),能得到上二界(即色界和无色界)的安乐。


所以,善也有上中下三品,分别令众生获得欲界的人间、天界以及色界和无色界的快乐。


“四果与前皆相反,”十种善业的果跟十种恶业的果都是相反的。“四果”即等流果、异熟果、增上果和士用果,善业同样有这四种果。


比如感受等流果,杀生会感受短命多病等果报,每一个不善业都有不同的果报。再比如同行等流果,以前杀生的话,即生当中也爱杀生;十善业的同行等流果则与之相反,以前不爱杀生、偷盗、邪淫的人,即生当中也是从小就不爱杀生、偷盗、邪淫。


十善业的异熟果是分别转生到三善界。增上果是成熟于外境上,以前行持善法的人会转生到善趣当中非常快乐的地方,我们人间也有很多快乐的地方。士用果方面,行持善法的增长率同样也是很高的。


“当知十善果善趣。”所以我们要知道,行持了十种善业,它的果就是趋向于善趣。


这个道理从理论上讲,大家都会比较明白。但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些论典当中,并没有讲得这么细致,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


上品、中品、下品


在这里还想跟大家介绍的是:什么是上品、中品、下品。汉地的《法苑珠林》和《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中,讲了一些比较相同的道理,主要是以时间来分的,时间有上品时间、中品时间和下品时间。


比如说上品时间,就是行持善法一上午或者一下午,时间是很长的,相当于半天的时间,在此期间所行持的善叫做上品善——上品时间当中的善;中品善就是在一顿饭的工夫当中行持善法,这是中品时间当中的善;下品善是在一瞬间——短短的时间当中行善。当然这里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比如说小品善的时间,有的说是一瞬间,有的说是行走一百步的时间,有一点点差别。


拓展内容

《法苑珠林》:“如未曾有经云。下品十善。谓一念顷。中品十善。谓一食顷。上品十善。谓从旦至午。”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行百步时,名为下时。”


所以,从时间方面讲,一上午念经的善是上品善,如果用等持摄持,将来可以转生到无色界。用一顿饭时间所行持的善法是中品善。像汉地的有些人吃饭要两三个小时,我们吃饭只需要几分钟,好像有时候都不要十分钟。所以,“一顿饭的工夫”对每个人来说是有差别的,但是总的来讲是指短短的时间。


比如说我们上课的时间,我讲课至少也是一个小时,你们听也是一个小时,后面还有《普贤行愿品》的回向,前面有《发心仪轨》《释迦佛修法仪轨》《大自在祈祷文》,还有《上师瑜伽》、供护法等念诵,我觉得这些是每个人每天都不得不修的非常重要的一些法。这样的话就接近两个小时,我是比较准时的,一般来讲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因为大城市里面的人太忙了,所以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背后会有人骂我的,我比较担心这一点;但时间也不能太短,否则做善法的时间就太短了。


如果没有上课的话,有些人可能就在散乱当中度过了。上课的时候,你觉得一个小时是比较长的,但是没有上课而去散乱的话——打一两个电话或者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信息,一两个小时马上就过了。所以,我们每天至少要约束一下一些不如法的行为,应该尽量把时间用在善法方面。


我们每天用这些时间来闻法,可能算不上上品的时间,但中品的时间应该是远远超过的。在这样的时间当中行持善法,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有时候确实心会散乱。刚学佛的人认为,自己要做到十全十美,一刹那都不产生任何的恶分别念,但刚开始不能要求太高了,到最后也不能要求太低了,学佛应该细水长流。不要刚开始不吃、不喝、不睡、不说话——一般刚开始学佛或刚出家的人特别特别精进,慢慢慢慢,下滑得也特别快,在很短的时间当中就产生了邪见,什么都不学了,其实不能这样的。我们应该在有生之年调整自己的见解和行为,这样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


因此行持十善法非常有意义,所以说“当知十善果善趣”。


行持十善得护佑


我们平时都应该行持善法。藏地有这样的说法:“这个人肯定什么事情都很圆满的,因为他在生活当中经常行持十善,所以会有很多护法神、非人、天人守护的。”平时行持十善还是很重要的。《长阿含经》中说:“修行善法,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意思就是说,行持十善法的人,虽然他只是一个人,但是有百千天人和护法经常保护着。


我自己也确实有深刻体会。虽然行持善法的人当中,有个别人可能因为前世的业力,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发生,但大多数人从长远来看,的确像《长阿含经》中所说的一样,所做的一切总是很圆满的。《诸法集要经》中讲:“由爱乐善法,诸天常恭敬。”由于爱乐善法的缘故,诸天人恒常恭敬。


《杂譬喻经》中讲,有一个叫萨薄的商人,经常往返于两个国家做生意,就像现在的有些商人一样,今天飞尼泊尔,明天去加拿大,后天去莫斯科。


有一次,萨薄跑到另一个国家去做生意,看到一位法师在讲经,讲了苦、空、无我等道理,讲课的过程中还传授了五戒。传戒之后,这位法师跟他说:“一般守持一条戒律就会有五位天神保护着,现在你已经受了五条戒,会有二十五位天神保护着你。”他在听了这一节课之后,回去时就有了一种安全感。


对于这一点,可能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但行持善法、做善事的人的确有很多很多人和非人恭敬、保护。你们看了《地藏十轮经》和其他论典之后就会发现这个道理。


萨薄回去的路上,途经两个国家之间的关口,那里有一个特别出名的鬼神来加害他。他刚开始也比较担心,但后来又想:“虽然这个鬼神非常出名,但他只是一个,而我有二十五位护法神,打架的话应该没问题。”


后来,他就与这个鬼神进行交涉,说自己是如何皈依、受戒的。后来那个鬼神(是个夜叉)也在他面前受了五戒。本来那个路口是很危险的,通常人们都特别难以过关,但从此之后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所以,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在家人应该受持三皈五戒。因为这里讲了,行持十善的人会有很多白法天神经常保护着。这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事情。


有些人自己一点都不行持善法,光是每天供护法、祈祷天神。其实对于特别恶的、业际颠倒的人,护法神也是很难帮忙的,因为他们的性格是自然喜爱行持善法的人,而且真正保护善法(白法)的护法神,也都是在前辈大德面前受持了三皈五戒的。所以他们经常保护如理如法的人,经常呵斥、远离行持恶法的人。因此,很多人如果想在各方面顺利、获得幸福快乐,就要如理如法地行持。这样即使你不能天天供养土地神、天尊或者护法神,各方面也都会圆满的。


我以前在不同的上师面前得灌顶的时候,经常承诺供护法和各种天神,但是后来有时候出去讲课,又特别累,时间也特别紧,都来不及供护法,我心里就想:“我今天不是去散乱的,而是去讲课,心是好的,今天虽然供不了,但是护法神肯定不会惩罚我的,他们本身都是非常善良的。”


现在有些人会想:“不供的话,他们会不会不高兴?”我觉得应该不会,他们不会像世间人那样特别计较、心很狭窄。但是有一个原则,就像《二规教言》所讲:行持善法的人,护法神本来就非常喜爱他;但是如果自己行持的善法不够或者行为很恶劣的话,就会像僵尸一样被他们抛弃,不会被他们关注的。


拓展内容

《二规教言论》:“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护法诸天耻笑彼,失却助伴如僵尸。”


所以,我们作为人,至少也要尽量地行持善法。如果由于自己的业力现前、缺少正知正念或对境现前等原因,而造作了一些不善业的话,那就要马上忏悔,学会随时忏悔,这也是很重要的。




颂词背诵打卡


善趣之因十善业,即断十恶之善心,

戒杀戒盗不邪淫,不说妄语离间语,

绮语粗语离贪心,以及害心与邪见。

小品转生于人间,中品善业生欲天,

大品等持禅无色,能得上二界安乐,

四果与前皆相反,当知十善果善趣。